中國車企開辟出海新航線
2019年、2020年、2021年,這是日前廣汽、吉利、長城三家車企給出的出海歐美市場的時間表。3月25日,在2018全美汽車經銷商大會(NADA)上,廣汽傳祺首度亮相,這被視為廣汽集團進軍美國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3月26日,領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了旗下第二款車型的全球首發儀式,并公布了歐洲戰略;同一天,長城汽車在香港舉辦業績發布會,董事長魏建軍表示,在美建廠的工作還未提上日程,希望在2021年進入美國市場。隨著自主品牌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其正式進入歐美市場的時間表越來越具體,路徑也愈發清晰。
這次,“動真格”的自主品牌是否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實力和底氣?在戰略規劃和具體執行層面,自主品牌又該如何推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應當有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決心和信心,但同時也應做好長期布局和深耕細作的準備,打造出一批具備中國特色的汽車品牌,為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所認可。
♦ 發達國家經濟穩健復蘇政策更穩定
據中汽協統計,2017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達到89.1萬輛,同比增長25.8%,實現了五年來的首次回升,雖然距離2012年105.6萬輛的歷史最好成績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總量已超越了前兩年。許海東認為,我國汽車出口呈現強勁增長勢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全球宏觀經濟的回暖,近幾年,經濟發展始終處于低迷狀態的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正逐漸復蘇,當地的汽車消費需求不斷增長,這些為我國汽車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撐。
其實,除了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看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目前也都處于較好的復蘇狀態,內部需求增長較快,作為貨物貿易供應商的中國極有希望從中受益。
“為了實現汽車強國的夢想,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是必經之路,這也是表明我國汽車產品實力和競爭力的有力證明。”許海東指出,有實力的自主品牌車企,應當加快海外布局的腳步,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誠然,發達國家汽車市場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要求更高,競爭也更加激烈,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相較于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的汽車消費者購買力更強,當地政策也更加穩定,市場競爭更公開、透明,有利于我國車企的長期穩定發展。
♦ 消費者有需求自主品牌亦有實力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會長陳璟玥表示,發達國家汽車市場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存在大量消費需求,以歐洲的汽車消費者為例,他們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興趣濃厚,早在多年前就對奇瑞的QQ等車型表達過強烈的購買欲望。
據陳璟玥觀察,由于歐洲道路狀況與美國和中國不同,小路和單行線不少,因此歐洲消費者更青睞A0級至B級車,且產品的實用性和經濟性是獲取歐洲汽車用戶青睞的關鍵所在,這些都正是我國自主品牌具備一定優勢的領域。
“多年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質量大幅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或許在發達國家的高端消費市場,自主品牌還有較多工作需完成,短期內切入難度較大,但我國汽車產品已經具備了滿足發達國家普通消費者需求的水平,已能夠打造出一款基本功能完備、質量有所保障的日常代步工具。”
因此,在白明看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有機會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中低端汽車市場為切入點,以較強的性價比為競爭優勢,通過不斷完善和打造海外的售后服務網絡,逐漸獲得消費者認可,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 做好長期準備短期內難有經濟回報
不過,許海東強調,自主品牌車企在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時,應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從服務網點的鋪設,到品牌力的打造,再到后期本土化生產的建設,自主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值得一提的是,在短期內,自主車企將面臨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的境況,恐怕難以立即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
針對自主品牌進軍歐美的具體方法,許海東建議,首先,準確把握當地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是關鍵。以本不生產皮卡的豐田為例,在發現美國消費者對皮卡的獨特愛好后,豐田也開展了皮卡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成功贏得了美國汽車消費者的“芳心”。
其次,在成熟的汽車消費市場,品牌并不是購車的首要考慮因素,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才是關鍵。令陳璟玥感到擔憂的是,目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但拳頭產品并不多,在走進歐美發達國家時仍存在不小挑戰。為此,自主品牌車企不僅需要建立更為嚴格的檢測標準和質量把關體系,確保滿足當地更高的法律法規要求,而且還應積極推進、改善和提升服務意識和能力,在當地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口碑,例如當年韓國汽車企業就通過提供超長保修期和良好的金融服務,掃除了美國消費者對新品牌的后顧之憂。
此外,白明還建議,由于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發達國家屬于“后來者”,與其“硬拼”,不如合作。無論是當地的小型汽車企業,還是具備較大規模的汽車公司,自主車企都可以與其展開合作,最初可從某一款車型為起點,在當地推出聯合品牌,這樣更有利于自主車企在發達國家站穩腳跟。
♦ 出口歐美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進軍歐美”這個口號,自主品牌車企已經喊了多年,除了過去少數企業的探路外,大多都沒有成行。如今終于看到自主品牌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了。
過去,我們曾因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高標準而有所畏懼,也曾因成熟汽車消費市場的高要求而退縮,但隨著自主品牌實力的增強和在國內汽車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我們終于有了出口歐美和外資品牌一較高下的勇氣。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個與國內市場以及過去的出口地區不太一樣的地方,自主品牌至今還在探索高端品牌的打造和建設,因此應該做好試錯的準備,堅定攻克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信心和決心,切忌因為一步失敗而全盤放棄。在探索過程中應不斷完善和調整相應的戰略和舉措,這其中就包括品牌定位和產品陣營。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發展路徑,在出口歐美市場的過程中也是如此。無論是韓國品牌還是日系品牌,他們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甚至部分可以模仿,但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品牌基因也存在差異,甚至不同的中國品牌在歐美市場的定位和產品也不盡相同,因此,自主品牌需要的是,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具備自身特色的道路。
至于這條道路究竟該如何走,只有在邁出第一步后才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