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吳釗解析中國汽車產業將向何處去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進口汽車高層論壇”上,羅蘭貝格汽車行業中心項目經理吳釗發表了對于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報告,其中認為新業務發展對未來汽車產業格局至關重要,汽車電商將體現出自己更多的價值,融資租賃將給汽車金融注入新的活力,新能源汽車競爭將更加激烈、分時租賃市場企業將出現梯隊化、智能汽車將對汽車消費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
年輕一代將更愛國產品牌
“聚焦到我國的乘用車市場,從大的整體體量規模來看,未來汽車產業將由2015年的4.4萬億的總產值,進一步快速的增長,到2025年預期達到12萬億的規模。”吳釗說。
首先,未來發展的驅動力更多的將會來自于后市場的服務以及新興服務,后市場服務,包括二手車和金融領域,新興服務主要體現在出行服務以及車聯網等一些數據價值的應用,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對于未來的新增長的貢獻將會逐步的弱化,這一方面是來自于傳統燃油車的價格將會逐步的走低。其次原先比較高的汽車保有量對燃油車進一步市場份額提高帶來的邊際效應逐步弱化。
其次,新業務對于未來整個汽車產業的格局驅動力是至關重要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期間,我國汽車市場的平均利潤率從2013的9.1一直下滑到2016年的8.3,預期在2020年,2025年進一步下滑到7%左右的范疇,這樣的利潤率下滑,不僅體現在整車制造上面,同樣對經銷商集團有很大的挑戰,迫使很多新的傳統的企業需要進行改革,而去發展更多新興的業務。
同時,在消費者層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新一代的消費者的出現,同樣對未來的汽車和出行市場帶來顯著的影響,第一大變化在于品牌意識的轉變,首先過去的消費者,更多會崇尚于國外的合資品牌或者進口品牌,現在來看,特別年輕消費者而言對于國內品牌的接受程度不斷上升,這樣的現象往十年前看,可以看到在家電行業,在數碼電子行業樣是有這樣一個發展歷程和趨勢的。意味著在汽車這個行業,自主品牌將會帶來更大的品牌的優勢和紅利,意味著自主品牌需要加大對品牌投入的力度,以更好滿足新興消費者的需求。
第二,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發生變化,消費不單單在線下進行實體的交貨跟提貨,更多會往線上轉移。第三對于汽車的態度發生變化,汽車不再是傳統的資產一定要擁有,更多從擁有到使用這樣一個權利的轉變,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汽車行業的行為。以上三點來說,會對于汽車的產業發生巨大的影響。
電商平臺的價值將得到釋放
吳釗表示,消費者線上趨勢的顯現,為汽車電商提出了課題。我國的汽車電商發展至今,還處于初級階段,線上只是單純的引流作用。兩年內,汽車的電商將逐步走入更加深入的第二個階段,局部的業務將實現線上的銷售,這塊的業務更多體現在金融和后市場的服務層面。2020年之后隨著線上數據價值的釋放,線上平臺的價值將會更加涌現,相應帶來汽車電商逐步進入第三個階段,電商平臺的崛起階段。線上的平臺將會提供綜合的用車服務,包括購車到整體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第二和第三階段到來后,傳統的整車廠、經銷商和電商平臺這三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將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考量和需要關注的課題。
汽車金融也將迎來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將會達到55%甚至更高的水平,一方面來自于滲透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金融的發展更多來自于產品的創新。近來,汽車金融的融資租賃業務獲得非常大的發展,我們預期融資租賃由2%的滲透率到2020年會達到6%,甚至兩位數的范疇,這樣一個范疇在產品層面上可以看到,包括像一些很多新的電商企業來說,也紛紛推出一些融資租賃創新的直租產品,這些對于金融領域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的作用。
我國的獨立后市場更加走向成熟,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相應的符合獨立后市場所需要能夠覆蓋市場車齡或者車型的數量大幅度提升,將使更多的車源將走出4S店承包的范圍,更有機會走向獨立后市場。
此外,隨著獨立后市場企業的日趨成熟和完善,消費者在后市場服務中效率、成本以及配件服務質量等等關注的優勢,將使得這樣一個獨立的后市場企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競爭優勢所在。保險費率的改革,以及銷售辦法,零部件流通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促整個獨立后市場業務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電池運營值得關注
吳釗指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大概會達160萬輛,更多的變化會來自于競爭格局的變化。目前,整個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來自于領先的自主品牌覆蓋,未來隨著一些合資車企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大幅度投入,包括這兩年會推出非常多的混動的車型,這對于新能源的市場品牌結構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預期2020年的時候,合資品牌新能源的產品規模能夠占到30%以上的市場份額。
對于目前已有的一定份額的自主品牌來說,除了會受到來自于合資品牌的沖擊之外,另外來自于新進入者的挑戰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同時,整個新能源上下游生態將發生變化,上游電芯原材料、電池制造和電池重組產業將出現強弱分化。
對上游來說,隨著領先企業的技術優勢的顯現,以及一些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強者恒強的態勢將會進一步的強化,同時也會受益于我國政策,新能源的補貼政策對于進入更加科學跟合理化,大企業將更大受益。
對下游環節來說,汽車產業由制造走向運營大的趨勢下,首先對于電池的運營將成為未來新的業務增長點,既包括動力電池的運營,像一些充電跟換電模式的探索。其次也是儲能電池的運營,儲能電池的運營目前相對還是屬于初級和興起的階段。在接下來三年之后,隨著更多第一批動力電池車型大部分淘汰,2020年之后我們預計有大量的電池,通過梯次的利用,走向儲能這個領域,也會大幅度的發動儲能電池運營這塊市場的發展,當然需要關注的是商業模式的探索和盈利情況能夠清晰。
第二個層面,是電池的回收,前面提到動力電池大幅度的車型,之后也會帶來很多回收的需求,這里我們看到目前很多的領先的電池企業,包括整車廠都開始逐步布局電池回收這個板塊,這個板塊在三到五年之后隨著大幅度電池供給的呈現會迎來進一步的爆發。
自動駕駛或顛覆出行方式
吳釗認為,出行領域市場最有潛力的是專車跟分時租賃,共享模式推廣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銷量的變化,因為消費者不再一定需要一個車,而更多通過使用車來實現出行的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分時租賃雖然是目前的風口所在,但是這個商業模式并沒有完全的成熟,目前分時租賃企業還沒有解決難以盈利的問題。
因此,在接下來兩年時間,隨著更多資本對于分時租賃的介入,2018-2020年是分時租賃或者共享汽車這個市場的分水嶺,一方面來自于市場對資本的回報需求,同時資本的投入帶動的規模化的作用,將會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對于分時租賃企業的格局發生影響,形成一定的更加明晰的梯隊化。
在自動駕駛領域,自動駕駛是全球市場長期發展趨勢,自動駕駛將結合智能網聯同步發展,目前看到非常多的初創企業包括國家層面去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而后就要探索如何實現商業模式落地。
吳釗預計,2030年或者更長時間后,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比較明顯的業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業態,這個業態將給整個汽車出行領域帶來顛覆式的影響,駕駛出租車是結合自動駕駛、共享出行,以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結合的產物。
吳釗說,首先,它將會大幅度的顛覆傳統出租的市場,載客時間和成本效率將大幅度提升,同時對于城市的停車空間會有極大的改善,通過車聯網的數據包括供需匹配的算法的優化,能夠大幅的節約停車的需求。此外,它也會同樣的帶來對交通堵塞的影響。“這樣的一個形態,同時也會對于整個傳統的私家車領域帶來巨大的顛覆影響。消費者出于經濟性跟便利性因素的考量,可能不再選擇購買汽車。”他說。
隨著更多汽車介入數據庫,數據將會體現在整個汽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包括造車、選車、買車環節更加精準的營銷。在后服務環節,數據信息將幫助保險以及二手車實現更加精準的產品定價。
此外,目前很多新興造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滲透汽車行業,除了對市場份額影響之外,同時可以看到對傳統的汽車的價值鏈同樣有影響,首先體現在整個研發的環節,會迫使傳統整車廠和運營公司縮短車輛的研發周期,更好更快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次,供應結構跟供應的關系會發生變化,傳統來說,那些供應商更多是一級供應商的身份與主機廠商合作的,未來由于新技術的出現,新技術的話語權由新的科技公司掌握,整車廠跟這些公司的關系不單單是供應的關系,更多實現雙方平等合作的關系。
這樣同步帶來第三種變化,對于行業利潤分配的影響。細分領域市場會對我國整個乘用車產業發生巨大的沖擊,對于傳統的整車制造企業和經銷商企業來說,需要從未來的盈利模式去思考和定位,目前以整車制造和銷售為主的模式,如何更好的轉變,實現價值鏈的全方位覆蓋。
吳釗說,目前我國的汽車產業,在宏觀發展環境和細分業務領域都面臨變革與巨大機會,我們也預期中國汽車產業還有機會再次進入下一個黃金十年。(中國汽車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