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沃爾沃和奔騰T77同拿差評說起,如何理解車輛安全性?
說起中國自主品牌,你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么?質量差?耗油高?山寨抄襲?……當中國高鐵讓世界瞠目中國速度,當華為和小米手機遠銷海外,當波斯登羽絨服已經賣到上萬的9012年,如果你腦海中只浮現出這些負面詞匯,那么只能說明你已經太久沒有關注過中國汽車了。
經過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制造行業早已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華麗蛻變。從多年前開始,自主品牌銷量就已經在占據了中國汽車總銷量的40%以上,與此同時,自主品牌中的頭部企業在近兩年開始了集體的高端化突圍,從側面印證了實力的提升。
然而,在不久前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第二批測試結果公布后,仍有“好事者”盯著自主品牌的差評,以偏概全的得出自主品牌安全性差的結論。在中國經濟騰飛,中國品牌欣欣向榮的今天,這些“為黑而黑”的聲音,不僅顯得格外刺耳,還有可能埋沒了一臺真正的好車。
半個汽車圈都是隊友,沃爾沃也得“差評”?
首先,讓我們復盤一下事情的起因。今年7月17日,C-IASI管理中心抽選奔騰T77作為2019年第二批測評車型。經過了三個月的全面測評,12月10日公布了最終結果,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得到了P(較差)的成績。
一時間,一些聲音開始出現:“奔騰T77除了好看,還有什么?”、“外表雖然炫酷,但安全堪憂”……然而,你只需打開網絡查詢就可以看到,2019年共有16款車型參加了測試,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這一項,沒有一款車型得到“G(優秀)”評級,而且除了5款車型得到“A(良好)”或“M(一般)”之外,其它車型均得了P。在總共參與評測的39款車型中,這項拿到差評的有30款。
可以說,“差評”隊伍里半個汽車圈的“熱門”車型都到齊了,其中就包括了豐田的旗艦車型亞洲龍,哈弗的后起之秀哈弗F5,以一己之力帶領現代翻身的菲斯塔,豪華品牌凱迪拉克XT4……以及沃爾沃XC60。
眾所周知,沃爾沃一直以來以安全著稱,全新XC60在美國IIHS和歐洲E-NCAP都獲得超五星的優秀成績,甚至被E-NCAP評為2017年度最安全的車型,但就是這樣,仍在“折在”了C-IASI碰撞測評體系中。
如果仔細研究測試說明與規則就會發現,這是因為,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主要是從保險公司角度考慮,其結果只能說明,在低速碰撞時,車輛的維修費用可能會比較多而已。
一些文章不僅不求甚解,更加令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提到奔騰T77作為自主品牌的代表,在C-IASI中的表現其實十分亮眼:乘員安全指數M(包含四個分項,正面25%偏置碰撞P,側面碰撞M,車頂強度G,座椅/頭枕G),車外行人安全指數G,車輛輔助安全指數G。
將安全放在首位,中國品牌仍是良心之選
C-IASI的專業性毋庸置疑,自主品牌也仍然有進步的空間,但測試結果仍然“瑕不掩瑜”的證明,奔騰T77等自主品牌是稱得上“良心之選”的。
作為中國品牌的代表,從2006年誕生以來,一汽奔騰就一直將車輛安全性作為重中之重。從測試成績來看,早在2014年,奔騰X80就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的年度C-NCAP分位居第一,獲得五星級安全評價;而在時隔4年后,一汽奔騰再度試水C-NCAP的新車評價規程,奔騰X40網紅版1.6MT豪華型再次以五星安全的至高評價。
其實,一汽奔騰的“被嘲”并非個案,在自主品牌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伴隨著爭議與質疑。一些好事者對外資品牌的減配視而不見,自主品牌稍有風吹草動就抓住不放。好在,在“鞭策”中成長的自主品牌不再是溫室中的花朵,反而回更加茁壯的成長。
不能否認的是,在一窮二白的起步階段,外資品牌確實起到了領路人的角色,但開著國產車都不敢同熟人打招呼,生怕被瞧不起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雖然汽車市場仍分為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但兩者之間差距正在逐漸消弭。
產品之外,外資品牌更多賣的是品牌溢價,但拋開這些華麗的包裝,僅僅從產品的角度分析,自主品牌經過了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已經有了與之一戰的實力,中國品牌正在依靠更高的產品力和更優的質價比,成為更佳的購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