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AMG故事,都在吉祥坊體育一聲暴龍般怒吼下開始!
AMG的歷史有多厲害,與你何干?
我們聽到過太多關于AMG的故事,例如兩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為了參加2012點BZ賽車而締造了第一輛“紅豬”,例如開創了“一人一機”的浪漫造車模式,又或者一頭“綠色猛獸”征服“綠色地獄”的紐北賽道等等。
但是,這些故事與你何干?當我們在侃侃而談的時候,聊的都是別人的故事啊…
當鐘愛一樣事物的時候,最美好的做法就是與之發生一段故事。就像喜歡上了一個人,就該全力以赴制造交集,留下一段故事,甚至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當然,有人會理性地提出質疑:不去購買一輛AMG,如何創造故事?
這個問題如同外國友人不定居中國就沒有一段中國之旅一樣陷入邏輯的誤區,如果一定需要擁有方能開始,那將會失去多少可歌可頌的浪漫故事。
有這么一部電影,國內譯名是《白日夢想家》,故事是一位白金宅男主人公走向世界去尋找一張照片的底片。當他找到底片的主人時,他正為了拍雪豹而原地等待了兩天。當雪豹出現得時候,拍照人卻沉醉于欣賞,并沒有按下快門。
他說:當他喜歡某個時刻的時候,通常不會按下快門,去盡情享受就好了。
如果心中不夠渴望,即便購買了一輛AMG,也只是擁有了一輛車,并非開始一段故事。拍照人雖然失去一張珍貴的照片,卻留下了一段回憶,這段回憶就是他與雪豹的專屬故事。
也許并非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一輛AMG車型,但每個人都有權利創造一段自己與AMG的故事,哪怕是短暫的。
作為世界范圍內最傳奇的豪華品牌,奔馳創造了汽車,也立下了許多豪華的標準。要在這樣一個豪華品牌的基礎上注入性能基因,AMG要比M-Power和RS系列都做得更好一點。當你看他們標示出的“非凡駕馭”時,可知道這句Slogan有多沉重?
從發家歷史來看,奧迪RS可以說的故事并不多,性能方面也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看法:快,而且是那種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快”,但沒有性格。
而寶馬M-Power不一樣,在寶馬被廣泛公認是豪華品牌之前,M-Power已經成名,它們的性能與豪華是并肩起飛的。作為國人頭號性能豪華車型話題的寶馬M3,更多人是喜歡它的性能,以及用底盤代號稱呼一輛車的酷勁。
但AMG不一樣,在奔馳奠定豪華領域的低位時,AMG才開始起步。在打造AMG品牌的過程,需要不斷平衡性能與豪華的比重,還要展現性能方面的獨特性。
性能有兩個重要指標,一個是“快”,一個是“靈活”,奧迪和寶馬分別占了其一,而AMG則把兩者結合。也許AMG的車型不是最快,也不是最靈活的,但它是最全面的。
很長一段時間,保時捷的Panamera是性能豪華車型的高大全代表作,雖然后來在某些賽道上的成績被寶馬M5超越了,卻未能撼動其地位。然而,當梅賽德斯-AMG GT 四門跑車出來后,人們心中的權重開始發生傾斜。
梅賽德斯-AMG GT 四門跑車本質上是一輛跑車,只是多了后排和兩扇門,在性能上卻依舊狂野。前陣子在浙江賽車場,這輛“買菜車”輕松就破掉了朗博基尼Huracan留下的記錄。當時正在現場的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破記錄,而是那輕松的姿態。
它狂野,也有脾氣,但你溫柔待它的時候,它也是一輛友善的車型。
還有那E53 4MATIC+ 轎跑車,過去大家都喜歡AMG C63大排量發動機的暴躁,如今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E53 4MATIC+ 轎跑車以更多人喜歡的姿態在起步瞬間甩開了AMG C63。
如果沒有神乎其技的駕駛技術,卻想要“非凡駕馭”的體驗,也許以上兩款車型都是很好的選擇。
執著于擁有,可能會錯過浪漫的邂逅,而大多數時候,邂逅的故事會更吸引人。只有足夠的熱愛,以及足夠的了解,才能與AMG發生故事。哪怕不曾擁有,但當有機會遇上的時候,就要盡情享受,像拍照人那樣。
如果你有幸擁有一輛AMG,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無論它是勇闖“綠色地獄”的AMG GT R,還是親民的小鋼炮AMG A 45,都無所謂,愿所有故事,都在一聲暴龍般怒吼下開始。